內蒙古郵政為地處邊境線上的少數民族鄉投遞《人民日報》。□候建新 攝
展開內蒙古自治區狹長的地圖,一望無際的草原、郁郁蔥蔥的林海、浩瀚無垠的荒漠猶如一幅幅畫面映入眼簾。內蒙古區作為我國東西跨度最長的省份,東西直線距離約2400公里,內連八省(區)、外接俄蒙,邊境線長達4200多公里。受距離和環境的影響,在內蒙古若想達到與其他省份同樣的投遞服務標準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艱辛。但內蒙古區郵政分公司克服重重困難,每年持續投入人員、車輛、專項資金,不斷提升黨報黨刊服務工作質量。
2024年以來,內蒙古郵政全面開展報刊服務質量達標行動,特別是加強同自治區內外《人民日報》分印點、郵路組開承辦單位的溝通協調,調整郵車發運計劃,優化專線作業組織,新增航空線路,持續提升全區《人民日報》當日見報率。截至5月底,全區共有59個旗(縣)實現《人民日報》當日見報。
為更好滿足偏遠農林牧區用郵需求,2024年8月,內蒙古郵政開展了農林牧區投遞服務質量提升工作,通過“專人專管”模式,按日落實督導管控措施,進一步規范報刊類郵件的投遞服務,全力保障“最后100米”普服質量。截至5月底,全區建制村周三班及以上投遞頻次達到99.73%,邊境自然村、邊防站點周三班及以上投遞頻次達到100%。
如今,邊境村郵路已然成為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路”。在內蒙古東端呼倫貝爾市的邊境線上,緊鄰額爾古納河岸,坐落著全國唯一的俄羅斯民族鄉——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這里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為了第一時間傳遞黨的方針政策,額爾古納市郵政分公司積極與當地政府、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溝通協作,共同建立應急保障機制,保障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下的郵運暢通。
邊境村郵路大多要經過人跡罕至又沒有手機信號的無人區。位于內蒙古西端的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地處山地與沙漠之間,郵路經過綿延數十里的戈壁荒漠。阿拉善右旗郵政分公司通過最新定位系統,實時掌握投遞員行駛線路和投遞進度,在遇到突發情況時可及時調整優化線路,保證投遞安全。2024年,該分公司對阿拉善右旗—巴彥高勒蘇木—阿拉騰朝格蘇木郵路進行優化,改為直投點直投,減少了郵件中轉次數,較此前縮短了3小時的在途時間。
從草原林海到荒漠戈壁,一輛輛綠色郵車穿梭在延綿不斷的郵路上,使這片草原的底色更加鮮亮。內蒙古郵政人肩負著光榮使命,將黨的方針政策送往邊境自然村和少數民族村,詮釋了“連接美好,無處不在”的深刻內涵,與各族群眾共同守護著祖國北疆亮麗的風景線。